崇左概况
2020-11-05 13:43:45 2266浏览
崇左位于广西的西南部,是一座中国通往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是中越经济的重要部分,崇左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中国西部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魅力中小城市200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
1. 地理位置
崇左市地处广西西南部,地理坐标:北纬21°35′~23°22′、东经106°33′~108°07′。东北部与南宁市毗邻,北部与百色市相连,东南部与防城港市交接,西部和南部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接壤。最高峰为宁明县境内的浦龙山和公母山,海拔标高均为1358米,最低点为扶绥县龙头乡那塘附近的左江河谷,海拔标高为79.4米。
2. 崇左地形特征
崇左市大致地势为南北部较高,中东部较低,由西北向东部倾斜,形成错综合的丘陵平原。地形特点是山地多,平地少,以石灰岩地层分布广。境内山环岳绕,丘陵起伏,山多地少,地貌复杂多样,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体。西部为大青山山脉,南部为公母山山脉和十万大山余脉。
3. 崇左人口
全市户籍总人口250.54万人,其中,男性131.90万人,女性118.0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206.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9.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8.28%。壮族人口209.96万人,占总人口的89.43%。
4. 崇左的民族宗教
崇左境内居住28个民族,崇左市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其中壮族占89.13%,是中国壮族人口比率最高的地级市。居住着壮汉、瑶、苗、仫佬族等20个少数民族,以壮族文化为特色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歌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5. 历史文化
崇左市革命历史悠久,与独特的边关文化交相辉映。1885年,清代名将冯子材在这里奋起抵抗法国侵略军,“镇南关大捷”闻名中外;1907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镇南关起义,拉响了反清第一炮;1930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这里组织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和保家卫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6. 气候特点
崇左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23℃,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年无霜期达340天以上。全年夏长冬短,崇左日照充足,年日照量1800小时以上,十分有利于发展亚热带作物。具有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的良好条件,素有“绿色宝库”之称。
7. 农业资源
崇左市完成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0.08万公顷,粮食、甘蔗、水果、瓜菜、木薯等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粮食作物面积12.1万公顷,总产量48.7万吨,经济作物面积45.8万公顷,其中甘蔗种植28.23万公顷,崇左市甘蔗总产量2255.33万吨,入厂原料蔗1890.5万吨;除此之外,蔬菜,水果,木薯,绿肥,中药材,指天椒,种植业结构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8. 矿产资源
锰矿储量居全国首位,膨润土矿藏世界罕见。发现矿产近50种,已探明储量35种,重要的矿产资源有锰、澎润土、钨铁、煤、重晶石、铀、钒、金等,其中锰矿储量1.49亿吨,居全国第一,占广西的68%;膨润土储量6.08亿吨,居世界第一位。
9. 野生动物资源
崇左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白头叶猴。属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的有:小灵猫、穿山甲、麝、白鹇、蟒蛇、虎纹蛙、山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