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京族的民俗风情
2021-07-14 15:17:40 51浏览
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南端美丽富饶的北部湾畔,是一座新兴的海滨港口工业城市. 在这座城市生活着汉族,瑶族,壮族,京族等民族。 其中京族是防城港市特有的少数民族,京族的民族风情是防城港旅游的一大特色,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京族的民俗风情吧。
京族历史上自称“京”,也称“越”。195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是十五世纪以后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的,最先居住在巫头岛,后来逐渐向万尾、山心、潭吉和江平镇附近发展。他们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所信仰的神多与海洋有关。京族沿海而居,海域捕鱼自然也就成了他们主要的经济生活。京族村寨给人第一印象是成堆成挂的各式渔具。拉网、刺网、塞网,还有专门针对特定捕捞对象的鲨鱼网、南虾网、海蜇网、鲎网、墨鱼网等,渔具之多,分工之细,形成了京族发达的渔业文化与独特的渔业风情。
京族传统习俗和节日
京族的乐器有独弦琴、二胡、笛子、锣、鼓等。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独弦琴琴身用大半个竹筒或长方形的木匣做成,长约三尺半,一端插上一根圆木柱子与琴身垂直,另一端用把手系上一条弦线,与小圆柱子相连,即成独弦琴。独弦琴的音量较小,曲音清雅。奏时,用一根小竹片拨弦线,弹出声音娓娓动听。
“唱哈节”是京族最隆重和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唱哈”是京语,即”唱歌”之意。唱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完全相同,澫尾、巫头两地是农历六月初十;山心是八月初十。唱哈节的场所是哈亭。每个京族人聚居的村寨都建有哈亭。哈亭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是选用最好的木料建筑而成的,外观非常美丽。哈亭除主要用作唱哈外,里面还立有全村共同敬奉的神像、神位以及各姓祖先的牌位。
每到唱哈节,来自四面八方的京族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云集到哈亭前举行祭祖、迎神、唱哈等活动,祈愿生产丰收,人兴畜旺。唱哈节中的哈歌内容十分丰富,并有固定的歌本,唱哈时有三人出场,”哈哥”专门用琴伴奏,两位”哈妹”轮流演唱。整个唱哈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迎神、祭神、入席、唱哈、送神几个程序,其中入席唱哈是最主要的部分。”唱哈”一般要连续三天,通宵达旦地欢宴歌舞。
京族传统的民间舞蹈主要有“跳竹杠”“跳天灯”“跳乐”和“花棍舞”等,其中有些源于民间宗教舞蹈,有些是京族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方式,具有明显的娱神或娱人的文化功能。此外,还有现代题材的舞蹈“摇船舞”“纸马舞”“酒舞”“天灯舞”等等。
京族禁忌风俗介绍
在京族渔家做客,千万别说饭烧焦了,因为“焦”与“礁”同音,怕触礁。在船上不要说“油”,把油称为“滑水”,因为“滑”有“顺当”、“顺溜”、“顺利”之意,而“油”与“游”同音,船破后人落水才要游呢。移动器物要拿起来,别拖着推着移动,因为有“搁浅”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