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罗城县有什么旅游景点
2021-02-01 00:07:37 108浏览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隶属广西河池市,位于广西北部。如今,节假日外出度假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到罗城县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河池罗城县有什么旅游景点呢?我在这介绍几个罗城县比较有名的旅游景点给大家,看看有没有您喜欢的。
1.大勒峒仫佬族古民居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坐落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龙腾村的大勒峒为吴姓仫佬族聚居村寨,这里山环水绕,古树参天,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现存清代古民居六十多座,不仅是仫佬族代表聚居地之一,也是该县乃至河池市古民居保存最完好的古村寨之一,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勒峒仫佬族古民居生态博物馆将大勒峒及其周边仫佬族区域的生产生活、民族服饰和传统节庆作为展示重点,通过三个风格各异的展示空间将罗城仫佬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展现出来。大勒峒古民居始建于清乾隆时期,古民居的单体建筑除吴氏宗祠为硬山顶外,其余的均为小青瓦盖顶的悬山顶建筑。建筑整体三进三开间,左有山墙称三六墙,多为外青砖内泥砖的结构,俗称“金包银”,具有良好的恒温作用,冬暖夏凉,山墙外侧檐下装饰草凤纹;内隔墙为二四墙,由泥砖或青砖错缝平砌而成。客厅后墙均建有香火堂,客厅大门内一侧“掘地为炉”,四季炉火不断。人们这样形容仫佬族古民居:“走着石板路,看着凤凰飞,供着香火堂,地炉四季旺,冬暖夏又凉。”
2.崖宜风光
崖宜位于罗城向东行15公里,在崖宜水坝下,可见无数叠水奔泻而下,声势浩大。在10多公里长的武阳江上,两岸翠竹青青,奇峰异彩目不遐接,山村炊烟袅袅;江水清澈见底,水中嬉戏的鱼儿清晰可见;舟行江上,水面波光粼粼,变化无穷,两岸沿途有千年古松、龙角山、神龟下水、犀牛山、马口山、倍蕾山等众多景点,可供游人观赏,其中的龙角山像一条巨大的蛟龙从水底探出头来,一对龙角直立山上,龙身就潜在曲曲弯弯的武阳江里。整个武阳江10多公里长的风景河段一年四季水量适中、水质优良、河床坡降大小有变,很适宜开展游人乐而忘返的漂流旅游。
3.石围古村
石围古村位于罗城县东门镇西北部的中石村石围屯,距县城约4公里,山坡、田野、河流三面环绕,自然景观开阔秀丽,优美神奇。据记载,石围古村始祖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迁居到此,至今已有640多年历史,居民均为银姓仫佬族。屯中古民居现存古屋70多间,多数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均为砖木结构,悬山式或硬山顶式、屋檐撑拱斗拱建筑;房前有门楼,大门上有“凤穿牡丹”、“喜上眉梢”等图案,进门抬头见香火、低头见煤炉,这些都是典型的仫佬族风格;屋檐与内墙壁画精细,花窗格式图案丰富,雕工精巧,蕴含着浓郁的仫佬族文化元素,是罗城传统仫佬族木雕工艺的精品代表。屯后有一条长70多米、部分用三合土拌浆砌筑的石墙,墙中设有枪眼和哨口,是罗城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防御墙。屯周的永安桥功德碑、石条古呇、双石板桥、功名石桅杆等古迹文物,见证了该村辉煌的历史,承载着银氏仫佬族厚重的文化。石围仫佬族民俗博物馆是罗城首个屯级博物馆,馆内文物分一楼、二楼陈展。一楼主要陈展民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仫佬族的香火堂(神龛)文化,展现旧时仫佬族大户人家厅堂场景,再现了仫佬族“抬头望见香火堂,低头看见地煤炉”的民俗特点和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的青石文化。二楼主要陈展仫佬族历史文物、民族服装服饰文物、建筑装饰文物、依饭节文物等,它展示了“仫佬尚银,服色尚青”的民族服饰特点,体现了仫佬族“勤于耕读、奋发向上”的民族个性与精神。2014年,石围屯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4.剑江风景区
剑江风景区位于广西罗城县城35公里的怀群乡剑江一带,这里奇峰突兀,碧水悠悠,处处皆景。剑江两岸的山奇形怪状,姿态万千,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剑江,涓涓流淌,碧蓝澄清,河底白色鹅卵石历历可数。河中不时露出半爿沙滩,沙质洁白细腻。山,耸立如林,密集重叠,千姿万状,维妙维肖,形神兼备。山谷里,竹木繁茂,遮天蔽日,清幽雅静,岸边翠竹成荫,古榕参天。坐在凤尾竹的浓荫下四望,河水潺潺,天边白云漫漫,岸上孤烟直直上升,如一幅美丽的图画。高达数十米的才龙瀑布、且兴瀑布、尧河瀑布、肯才瀑布,宛如一条条银河从上天飞落,奔腾咆哮,声震林壑,气势雄伟,奇丽壮观。拉t岩洞,奇诡怪异,五光十色。在一处峡谷上有一座天然石桥飞架,构成了一座高约50米,宽约30米的拱门,浩洁荡荡,巍巍峨峨。石桥画上古木盘根错节,青翠苍郁。桥下倒挂着无数“胎生值物”,形态万千,其状莫名。拱门底端,小河潺流,窥视拱门那边,群山叠云,没入远方。岸边,古老人水车缓缓转动。半山腰上,绿荫掩映中,竹楼隐约,炊姻袅袅,处处洒撒着浓浓的乡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