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概况
2021-02-22 09:39:39 1129浏览
河池,简称“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3349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33.807万人。河池市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要塞,是“南贵昆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交汇的枢纽,是广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是一座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河池的基本情况可以用“四区五乡”来概括,“四区”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五乡”即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中国水电之乡、世界铜鼓之乡、世界长寿之乡、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
1.行政区划
全市下辖2个市辖区(宜州区、金城江区),4个县(南丹县、天峨县、凤山县、东兰县),5个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市政府地在宜州区。
2.地理位置
河池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咽喉要塞,东连柳州,南通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西长228千米,南北宽260千米,总面积3.35万平方千米。
3.地形地貌
河池是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资源分布区,河池市辖二区九县中喀斯特地貌出现的面积占河池国土面积的65.74%,占广西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的24.34%,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也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型出露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王国。河池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山岭绵亘,岩溶广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分布于边缘地带,河池地区岩溶面积大、分布广,占地区总面积的66%。 [
4.矿产资源
河池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带,属南岭成矿带的一部分,是世界罕见的多金属群生富矿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种齐全,共生、伴生矿种多,分布广,质量好,储量大,被誉为矿物学家的天堂。已探明的有锡、锑、锌、铟、铜、铁、金、银、锰、砷等46个矿种,矿产地172处,其中大型18处,储量价值超过700亿美元。其中锡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中国的“锡都”,铟储量名列世界第一,锑和铅锌储量占全国第二。
5. 生态资源
河池地处云贵高原向东南盆地过渡地带,海拔的悬殊差异,形成了河池地理、,气候及生物的多样性。境内的九万大山,是长江与珠江流域分水岭,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生物种类是中国亚热带地区仅次于西双版纳,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生物学、生态学、生态地理学不可多得的科研试验基地。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63%以上,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其中以巴马、东兰、凤山为主的盘阳河流域是著名的长寿带,巴马县被列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山青水秀生态美”成为河池的优势品牌。
6.旅游资源
河池是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资源分布区,境内喀斯特地貌出现的面积占河池辖区面积的65.74%,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山岭绵亘,岩溶广步。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造就了河池丰富的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景观、山水景观、高山平湖景观、生态森林景观、人文景观、独树一帜的长寿资源和浓郁的民族风情,都给河池的旅游增添了无限异彩。河池现已发现的风景名胜区、点共60余处,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饶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7.人口
全市户籍总人口433.80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00.3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3.14%,全市常住人口356.3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8.0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8.75%。
8.气候
河池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夏季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夏长而炎热,冬短而暖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0.6℃,南部与北部气温相差约6度,有些地方没有冬天。年平均降雨量1479.6毫米,其中4-9月降雨量1083.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74%左右。全年日照时数1350.9小时,占可照时数的30%。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347天。